方法三: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 , 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最大“杀手” 。
案例:
一个作业次次都得“优”的孩子 , 在一次考试中 , 竟然考了个不及格 , 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 , 老师找来男孩对话 。
在老师的引导下 , 孩子说出了心里话:“每天晚上做作业时我都想快点做完 , 因为只有做完了作业才可以上网 。”
“那你不怕作业出错吗?”老师问 。
“不怕 , 因为妈妈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 , 有一点点的错误 , 妈妈都会发现 。”男孩自豪地说 。
“那你遇到很难做的题怎么办?”
“我想都不用想 , 就告诉妈妈我不会做 , 妈妈就给我讲 。”
“妈妈给你讲了 , 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会做吗?”
“我当时很明白 , 但是再遇到类似的题目 , 在妈妈的提醒下我会做 , 要是没人告诉我用哪种方法 , 我就不会做了 。这次考试就是这样 , 看着这些题目都很熟悉 , 就是想不起用什么方法来 。”
10岁左右的孩子 , 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 他们总想快点把作业做完 , 以便去玩 , 于是很多坏毛病便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 , 如:粗心马虎、不认真思考问题、考虑问题不全面……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 , 孩子就会为此而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挨老师的批评 。
但是家长却剥夺了他们承受自然后果的权力 , 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 , 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 。这时 , 孩子就懒得去思考了 , 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 就照着父母所说的答案写上了 , 更不用说去改正坏毛病了 。并且 , 当孩子有了依靠时 , 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会明显地降低 。
四、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
——注重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坏习惯的改正
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做了这样一项调查:
专家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测试 , 这次测试的内容包括知识测试、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 。测试的结果令这位专家很惊奇 , 因为他发现 , 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 , 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 , 但他们的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 。
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 , 而四或五年级是一个“分水岭” 。也就是说 , 在四、五年级之前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那这些好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级之后 , 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恶习 , 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 , 否则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关键:
首先 , 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 , 四、五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 , 过了这个关键期 , 这些坏习惯将不会轻易改掉 。
其次 , 从孩子意志力的发展特点来看 , 尽管这时的孩子意志力发展还只是初步的 , 并且是不稳定的 , 但在这个时候 , 孩子的意志力发展开始由弱到强
方法一:给孩子创造好习惯形成的好环境
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 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
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
方法二: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
10岁左右 , 孩子的大脑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期 , 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 。再遇到问题 , 他们已经能够做到理智思考、换角度思考了 。
例如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 , 即是妈妈主动暗示孩子“洗衣服是很辛苦的事” , 他们往往不能真正体谅妈妈的辛苦 , 当孩子年龄已大 , 他们懒惰、不体谅他人的习惯早已定型 , 不管父母怎样暗示 , 相比都是无效的 。而在理性思维刚刚出现的四、五年级左右 , 父母的这种暗示则是非常必须且必要的 。
推荐阅读
- 华为手机怎么安内存卡 如何安装华为手机的内存卡
- 媲美的意思 媲美的意思和拼音
- 运动学方程是什么意思 运动学方程的意义
- 姑娘果怎样保存的时间长 姑娘果的保存方法
- 如何消除已固的502胶水 清除502最有效的方法
- 陶瓷锅怎么开锅 陶瓷锅和砂锅的区别
- 户口本上的字体是什么字体及字号 户口本字体是什么字体
- iPhone鉴定手机真假的技巧 苹果13真假辨别最准方法
- 橄榄油买什么牌子的好 橄榄油和普通油的区别
- iPhone不能关机充电的解决方法 苹果手机关机充电不显示充电图标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