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朱教授说CAH病人能排盐 , 能排出更多的盐 , “新生儿尽管肾脏发育不完全 , 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排出略多的钠会有问题以至产生肾负荷过高的临床有意义征象 。 ”
摄入额外的盐 , 肾脏能排出 , 身体短期内没有产生高钠血症或其它临床症状 , 并不等于没有对身体产生影响 。 因为影响评估牵涉到观察终点的问题 , 现在已经有高质量的证据证实了摄入过多的盐 , 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
基于没有证据证实辅食不加盐会导致包括神经肌运动发育不良等问题 , 而有高质量证据证实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 所以我觉得指南不推荐婴儿辅食加盐的建议是合理的 。
至于朱教授说的口味和限制口味重要性的问题 , 我觉得这个质疑也是合理的 , 因为确实没有直接的证据证实这一点 。 但需要知道的是 , 辅食不加盐 , 1岁以后不限制吃加了盐的食物 , 并不等于说1岁以后就不需要限盐 , 所以也不是“仅限制这6个月” 。
一岁以后让孩子融入家庭饮食 , 是因为孩子咀嚼、消化功能成熟 , 已经可以适应普通的家庭饮食 , 一直单独给孩子准备食物增加家庭经济成本也是不现实 , 让孩子融入家庭饮食并不等于不需要限制盐的摄入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 , 大人和孩子均是需要“减盐” , 所以家庭饮食也是要尽量少盐 。
朱教授自己也说 , “味觉的发育有诱导作用” 。 那在婴幼儿限制盐的摄入 , 有利于成年后保持低盐饮食习惯也就并不难理解 , 当然这个影响产生可能是“量”的影响 , 而不一定是“质”的影响 。 1岁以内经常经常吃肉 , 长大后确实不太可能就只吃肉 , 但喜欢吃肉的“概率增大”是很合理的推断 。
五、指南的应用问题
朱教授说 , “一项所谓“指南”和“做法”的前提 , 双方都可能存在对与错” , “世界各民族几千年的生活习惯从小没有根据这个不加盐指南过来的历史可能也值得成为证据 。 ”意思大概是指南也不一定是对的 , 以前不按指南来 , 大家不也是活得好好的吗 。
张洪宇医生也说“我们大人一岁以内肯定吃过盐 。 群内专家一定打小都吃过 。 大多雄才大略 , 玉树临风 , 楚楚动人 。 不排除俺若当年没吃可能成大牛 。 ”其实看到这里很多人读者可能会想起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小时候没有那么多讲究 , 现在为什么还是好好的?
是的 ,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有这样想法的不光是我们家长 , 也有很多医生 , 包括著名专家 。 如果一岁以内吃了盐还是做了专家 , 就代表一岁内吃盐是对的 , 如果闯个红灯还活泼乱跳 , 是不是代表闯红灯也是对的?
世界民族没有不加盐指南也过来了 , 古人茹毛饮血也都过来了 , 但并不等于我们还需要继续茹毛饮血 , 毕竟 , 随着医学的进步 , 我们的人均寿命越来越长 , 我们的生存质量也越来越高 。 更何况这里讨论的是高盐饮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又不是说对智商的影响 , 真看不出“吃盐”对做医学“专家”会有什么影响 。
指南当然也不可能绝对正确 , 这也是指南为什么也需要更新 。 根据当前最佳证据制定的指南 , 虽然可能会出错 , 但正确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那些无依据的个人观点和意见 , 也会远远大于那些根据自己个人临床总结中得到的“重大发现” , 张洪宇医生的那些错误推算就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
如果因为认为指南也可能有错 , 却说不出错在哪里 , 也没有很好地论证为什么错 , 就要推翻指南的意见按自己的想法来 , 那根据高质量研究制定的那些指南还有什么意义?那医生也不需要去申请课题做研究发论文了 , 也不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去制定这些指南了 。
所以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专家在明知道没有高级别证据支持 , 但仍然说“加一点应该对于避免产生可能的相关肌运动发育不良更好” , 不知道朱教授说的“一点”是多少 。
推荐阅读
- 婴儿辅食要不要加盐?
- 痛仰和李志互撕 地下婴儿
- 婴儿湿疹膏十大排行榜 小儿湿疹膏
- 【养生知识】山药吃多了有什么副作用 山药能给宝宝做辅食吗!
- 【养生知识】折耳根熬水婴儿可以喝吗 折耳根熬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 新生儿需要枕头吗 婴儿枕头什么牌子好
- 【健康知识】泡姜的醋要不要熬一下 醋泡姜要不要加盐或者糖!
- 宜家婴儿床报价 宜家婴儿床功能
- 婴儿床品套件及其选择技巧
- 婴儿床品选购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