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早的石刻文字】

文章插图
方耀洞位于龙门西山的奉先寺和古阳洞之间,开凿于北魏晚期 。洞的两侧刻有140多个古方 。药方中提到了治疗癌症和传染病的方法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方,是唐初中医药学的珍贵遗产 。
洞门两侧刻有150多种药方,多为植物、动物、矿物药 。处方涉及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 。涉及的药材都可以在民间找到,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
洞穴概述1998年,中国的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颇为奇特的医学书籍 。之所以奇怪,是因为里面介绍的药方并不是现代中医的临床成果,而是来自方孔 。方子洞位于河南省古城洛阳龙门石窟,因洞内刻有百余种古代石方子而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
方子洞高约4米,宽约3米,两侧雕有八角形莲花柱,每侧各有一个苍劲的力士 。它的形状很精致 。从洞门上方的洞碑可知,此洞为“方子洞”,最早开凿于北魏晚期,后历经东魏、北齐,至唐初仍有开凿 。因此,雕刻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
走进洞内,可以看到前壁是五尊北齐风格的大雕像:一尊佛、两个弟子、两个菩萨 。他们头大,肩胸圆,身如柱,与北魏不同 。可以说是从北魏的“秀骨清象”到唐代的“赞衣铺带”转变而来的一种“过渡型” 。
洞顶正中,雕有双莲藻井,四周是手持笙、箫、箫等乐器的飞体,造型各异,神采奕奕 。
在方子洞,最吸引人的不是这些精致而年代久远的石窟造像,而是一些密密麻麻刻在洞石壁上的文字 。都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古方 。
经考证,方子口石壁上刻有140余张古方,可治40余种疾病 。涉及的学科有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肿瘤科等 。,而且类型还挺全的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使用的药物大多是中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而且大部分还是民间流传和使用的 。
名称来源方子洞因洞门上刻有许多唐代方子而得名 。
建造历史方耀洞始建于北魏晚期,历经东魏、北齐,唐初仍有开凿 。
洞中雕塑雕像是一个佛,两个弟子和两个菩萨 。墙上的主佛身材粗壮 。佛菩萨衣服宽松,皱纹稀疏 。其造像特征、服饰、刀法都具有响堂山石窟的基本特征 。洞内有五尊佛像,身体僵硬、挺拔、弯曲,脖子短而粗,身体强壮,佛像头顶两侧的腰带很长,垂到手臂的上方 。这些都是北齐造像的特点 。
价值影响方孔中的这些方子,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病,也可以治疗疑难杂症,如:辽阳方可以治疗食道癌 。其中有95个方子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入《药心方》,可见其价值和影响 。《东方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方,在中医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
推荐阅读
- 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
- 世界浏览量最大的网站
- 西宁城西区紧急寻人最新消息 西宁城西区紧急寻人最新消息疫情
- 通辽紧急寻人 西宁大通县紧急寻人最新消息
- 中国最大的放大镜
- 世界上最好显卡
- 全球最小的相机
- 最好的等离子电视机
- 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硬盘
- 世界上最高级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