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脱胎工艺「脱胎漆艺技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漆脱胎工艺,以及脱胎漆艺技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生漆脱胎工艺可以保存多久?生漆脱胎工艺已经流传“千年”!
不知道你这里指的是什么?
如果是“工艺品”,则保存的时间也很久远!保管得当,可以历经“好几代”人!甚至更久!

大漆脱胎工艺「脱胎漆艺技法」

文章插图
2漆艺的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清代以来的传统产品,它的特点是,造型美观而富于变化,轻巧而坚韧,色泽艳丽,光亮如镜,髹饰的 *** 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
相传发明脱胎漆器这一独特工艺的,是一位普通的漆艺人 。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沈绍安的人 。有一次他到官府衙门去修补金字横匾,字迹虽然已经斑驳脱落,里面的木头也都露了出来,可是裱裹在匾额外面的漆和夏布,却像新蝉脱去的外壳,坚韧光滑,并没有被腐蚀剥落,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并从中得到了启发,他想,如果先塑造一个物像的模型 。外面再用夏布涂以漆裱糊起来,然后再设法取去里面的模型,留下的不就是一个体轻而表面坚韧光滑的漆器了吗?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大胆、认真地试验 。沈绍安出身于一个制漆家庭,从小对佛像塑造就有兴趣,并有一定的塑造能力,于是,他就按塑造佛像的原理,用泥巴做材料,塑造了一个模型,并在这个模型表面涂上漆,裹上夏布,在夏布上再涂以漆,再裹上一层夏布,这样用漆和夏布逐层裱糊到一定的厚度,待阴干以后,将它放到水里去浸一定时间,等到里面的泥胎软化时,再将其挖掉取尽,用水清洗干净,剩下的布坯壳却十分坚固和轻巧,再经过髹漆和彩绘装饰,一件脱胎漆器就这样诞生了 。从此人们也称这种脱胎漆器叫做“沈绍安漆器” 。
福州漆器的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法、色推光、薄色料、彩漆晕金、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嵌螺铀、仿古铜、绵纹等,解放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暗花、堆漆浮雕、雕填、仿窑变、仿青铜,并且把它们与玉器、石雕、木雕等工艺品结合起来,使福州漆器更加绚丽多彩 。早在清末,沈绍安的后代就开始在漆料中加入泥金、泥银等,使漆器灿烂耀眼 。他们的作品“松瓶”“桃盘”及脱胎漆器塑像“普陀观音”等在南洋劝业会展出后,获得好评,并在巴拿马博览会以及美国芝加哥和圣路易斯、法国巴黎、东京、柏林等国际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牌奖和其他奖 。特别是建国以来,著名艺人李芝卿曾以锡箔创作了“台花”以及闪光沉花等髹饰技法,对当代福州漆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贡献 。
福州脱胎漆器“荷叶瓶”就造形来讲,如果是用木胎来表现,难度大,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巧妙地利用了脱胎的技艺,荷叶可卷可翻,随心所欲,变化自如,优美而又丰富 。
色调上采用的是薄料技法,颜色鲜艳,一改大漆灰暗的风貌,红色的小荷花包,与绿色荷叶相对比,越发使人感到生动、清新 。在工艺上难度如此大的器型,作者却表现得轻松自如,1981年福州脱胎漆器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 。
3「福州脱胎漆器」是什么?有什么工艺特色吗?漆器,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种之一,在我国已有逾3000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漆器工艺的种类和技法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漆器手工艺的整体面貌 。福州脱胎漆器,是我国漆器手工艺发展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目前我国四大名漆艺之一,这是一种清代干隆年间在福州漆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漆器品种,距今已经200多年,在晚清民国年间,福州脱胎漆器还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一起,被世人誉为“中国工艺品三宝” 。
福州脱胎漆器更大的工艺特点就在于它的“脱胎”,这种脱胎的 ***,实际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在 *** 时,匠人先用石膏、泥土软质可塑性材料,做出器物的胎体,在胎体造型完成后,再以大漆为粘黏剂,用夏布,也就是苎麻布在胎体上逐层裱褙,在裱贴麻布塑型的过程中,匠人还要先后用粗、中、细三种不同的瓦灰混合生漆均匀地涂布在夏布之间,以保证整个裱褙层的牢固坚实,而在每一道上灰的过程之间,匠人必须等前一道漆灰阴干完成才能继续进行 。
在裱褙夏布和上灰的所有步骤都完成并且阴干完全以后,匠人们就会采用敲捶或者冲洗的方式,使得夏布裱褙层以内的石膏胎或泥土胎脱落出来,只留下一个多层夏布+漆灰组合而成的空胎,这就是脱胎漆器的“雏型坯” 。由于没有石膏或泥土等致密材料,雏型坯的重量已经是很轻的了,但是福州脱胎漆器的沈氏传人,还发明了用丝绸替换苎麻布的制胎 ***,这使得漆器在相同体积下,丝绸脱胎的重量只有夏布脱胎的五分之一,当然,这注定其工艺难上加难,绸胎也就成为精品中的精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