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的拼音 勿的拼音( 九 )


所以我们读到这一条,不要很高兴看到别人有过失,就赶紧去跟别人讲,一定要懂得善巧方便 。尤其夫妻之间,夫妻俩人的对话,往往都是家里子弟学习的对象 。你能委婉互相尊重,子女在讲话,他的语调也会跟父母一样轻声细语 。如果父母之间有过失,彼此是用很严厉的这种言语来指责对方就不对 。
所以在此地,你能「善相劝,德皆建」,这个德就是我们自性里的性德,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德行,肯定都能有改过向善的这种本能,这种德行 。因为我们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原来所有的德行,没有办法发挥出来 。所以在此地,它就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真是好朋友、亲人是应该要讲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可以不讲,我们不能见死不救,看他一步一步的堕落 。如果你见死不救,你不愿意规劝,这里就讲你就没办法建立你的德行 。
「德皆建」,就是双方都能树立很好的德行 。从历史上,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唐太宗跟魏征,像这样的皇帝,开阔的胸襟,能接纳建议大臣对他的规过,可以说相当的难得 。贵为皇帝都能如此,我们想一想,我们今天的身份地位,是不是更应该学习他们这么宽宏大量,这么大的胸襟 。我们在劝别人,在劝人的时候,自己也要想一想,用怎样的言语,用怎样的态度;如果你能比喻,用譬喻的方式,往往收到的效果更高 。
如果说『过不规,道两亏』,如果你看到他日益在造恶,你见死不救,你不愿意帮助他,就是「道两亏」,两边都有亏损 。一个是一直往下堕落,他的道德日益沉沦;另外一个,你眼睁睁的不愿意帮助他,这样也不对 。所以「过不规,道两亏」,你没有规劝别人,别人不懂得改正,这样也是有失为人的本分 。
在此地也要提出一点,这也是很多家长都纷纷反应的;也就是说,如果父亲在教小孩,他比较严格,做母亲的就在旁边搅局 。什么叫搅局?就是爸爸口气比较严,妈妈就在旁边鼓噪说何必这么严格,让小孩有所依恃,让小孩觉得你们大人都没有办法一致,所以他就有恃无恐,这个也很不对 。当有人在劝教子女,或者在劝勉别人时候,在旁的人应该要先回避一下,千万不要破坏当时的教诲 。因为教导子女,非常忌讳一个严格的在教,一个很宽宏大量的在旁鼓噪,这是很不好的 。
记得小时候,邻家有一对婆媳相依为命的这户人家,子女也有几个,当时男主人在外工作,只有剩下婆媳二人 。这户人家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最后我们看到他的子女长大之后,都相当有成就 。每当媳妇很严格在教育她自己的小孩的时候,甚至会揍他、打他,做奶奶的会回避到一旁 。等孩子被打完,被教训完之后,祖母她会出来牵着孙子说:你刚刚就是因为犯错,犯错母亲打你是要你好,把你打醒,因为你做错事情了,打你一次,你永远记住这样做是错误的,她是要你好,将来不要变成坏人,将来你会成为社会上贤良之人 。有这么贤明的奶奶,所以我们看到这户人家他的子女都相当有成就 。
所以为人父母的,当你夫妻两个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该要协调要同步要一致 。做为爷爷奶奶在旁边如果看得心疼,就应该要出去回避一下 。当然做父母在严厉教导子女的时候,也要特别谨慎小心 。为什么?你打他的时候,我们也要打安全的部位,不可以打要害,这样反而会有意外,或者意外的灾难发生,那就真的是遗憾终身 。
所以「善相劝」,我们两方的品德都可以树立,因为我们可以渐渐的切磋而提升 。不过在此地还要再郑重的叮咛一下,善巧方便它的重要,才能达到劝解的效果 。如果你没有善巧方便,这个效果可能没有办法达到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十九条:
fánqǔyǔ guìfēnxiǎo yǔyíduō qǔyíshǎo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这一条也跟我们切身生活,有相当大的关联性 。从最接近的日常三餐,吃饭的时候,我也曾经这样问学生:碰到你喜欢吃的菜,会不会一直往自己的碗里装?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都会说:会 。为什么?他想到的只有自己,他觉得今天的菜很好吃 。爷爷奶奶也说:好,那你尽量吃 。
……
jiāngjiārén xiānwènjǐ jǐbúyù jísùyǐ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这一段也是跟我们日常生活很有关系 。尤其大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我们也会特别感受到,明明很不想这件事情落到自己的身上,偏偏别人就会丢给你 。我想很多大人都普遍有这样的感受 。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将加人』,当你不管是言语或者事情要加诸于别人,譬如说你将要批评别人,要说别人不是的时候,你想一想 。想什么?想一想对方,他是不是愿意接受你这样的批评?你这样讲他,他会不会难过?如果你自己是他,你肯定会难过 。想到这里,就应该赶快停止 。

推荐阅读